顶着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国内手机厂商终于迎来了一年一度的618大促。冲销量、冲业绩,为了完成全年销售目标不惜大幅降价促销,早已成为手机厂商在618大促期间的常态,今年也不例外。只不过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战线拉得更长了,火药味儿也更浓了。 通过“降价让利”换来消费者的一声喝彩,继而带动销量增长。这个逻辑过去一直成立,而现在却不断遭遇质疑。降价促销行为真的值得喝彩吗?事实上,随着价格不再是刺激消费的主要因素,消费者对待促销行为的态度也逐渐趋于理性,对廉价或降价产品大多也持审慎态度。而对手机厂商而言,以降价促销拉动销量的背后也隐藏着一声叹息。 618大促狂欢气氛难掩行业尴尬 整体来看,国内手机市场已经进入增长乏力的阶段,原因包括来自市场大环境的因素,也包括互联网渠道红利的结束以及手机品牌不断增加带来的竞争压力。行业前五之间的市场份额争夺战十分激烈,第一阵营之外的品牌则偏安一隅苟延残喘。这样的背景之下,厂商们屡试不爽的价格战再次登场了。 促销本质上就是打价格战,以低价走量思维争夺市场份额。而将低价而不是品质作为竞争力,是手机行业最大的症结所在。大促背后掩盖着的实际上是手机厂商对自身产品品质的不自信以及对销量和业绩的盲目推崇。尽管在中国制造业转型的大背景之下,许多厂商打出品质先行的口号,但事实上价格仍然被众多品牌作为产品的最大卖点。而原本应该作为规模化核心要素的品质,仍然处于不尴不尬的位置。 当产品本身的竞争力较弱时,降价促销便成了刺激销量抢夺市场的最后稻草。于是,部分手机厂商对联合电商平台制造一场促销狂欢节这件事乐此不疲。 降价并非手机行业常态,毫无缘由的降价往往会给用户和品牌带来严重伤害。一方面,降价无疑会导致老用户品牌忠诚度的降低,另一方面降价也会对品牌形象造成一定程度伤害。锤子手机便曾因为降价遭遇严重的品牌信任危机,最终以补偿的方式解决。然而对于部分手机品牌而言,618大促恰恰为其“蓄谋已久”的降价提供了一个合理正当的理由,所谓“让利”也只不过是为了掩盖价格战作出的美好说辞。 这样的降价促销值得喝彩吗?答案不言自明。对于消费者而言,价格早已不是决定消费决策的主要因素,“让利”也不应以牺牲品质为前提。对于手机厂商而言,依靠价格战而不是品质战争夺市场实在是个大写的尴尬。对于行业而言,价格战越激烈导致的行业内耗越严重,抹杀技术创新,削弱中国手机品牌国际竞争力。 618大促狂欢节的热闹气氛难以掩饰手机行业的尴尬现状,而帮助手机厂商走出困境的方法并不在于“降”而在于“增”,不在于“做减法”,而在于如何做好“加法”。 |